榜样人物助力创城|“首钢工匠”徐厚军:用奋斗诠释新时代首钢精神-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

榜样人物助力创城|“首钢工匠”徐厚军:用奋斗诠释新时代首钢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27 13:56:18

“年轻人,应该对自己有要求,对事业有担当。要敢于站出来,主动把问题接过来,去攻破它们”

                                                                                                                    ——徐厚军

徐厚军,男,汉族,1987年6月出生,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二作业区轧机主操。曾获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术能手”、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首都市民学习之星、2020年北京青年榜样、2022年度十大“北京榜样”等荣誉。

用奋斗诠释新时代首钢精神

提起首钢,很多人脑海中还是机器轰鸣,浓烟滚滚的景象。但是,走进位于迁安市的首钢股份公司,就会一扫之前的印象——园林般的绿化环境,厂区里不见烟囱冒烟、车间内没有灰尘飘浮……步入新时代的首钢,早已不是“傻大黑粗”的传统钢厂,而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科技公司。这其中,是许多年轻人苦心钻研,勇于创新的身影。

徐厚军就是新时代首钢的一位青年工匠。只有36岁的他,是首钢电工钢轧制领域的创新领军人物。工作十二年来,他参与20多个电工钢品种的试制,其中两款全球首发填补国内空白,年创效益2000万元以上。他累计申请专利6项、技术秘密4项,攻关的“提升电工钢尺寸精度”项目,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在接受采访时,徐厚军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话语,他说,“作为年轻人,应该对自己有要求,对事业有担当。要敢于站出来主动把难题接过来,敢于去攻破它们。对于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对于交给自己的任务,要负责任地做好。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努力去做,大家的力量汇聚起来就会形成巨大的合力。”

见证硅钢生产从零起步

2003年开始,首钢实施了史无前例的搬迁调整,也开启了从生产传统长材到高端板材的新征程。在大搬迁过程中,建设一个素有“工艺品”之称的精品硅钢项目应运而生。

2010年7月,徐厚军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来到首钢股份公司。2012年2月,徐厚军成为二十辊轧机首批主操作员。作为轧机主操,徐厚军主要从事高磁感取向硅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轧制。硅钢即电工钢,是非常重要的软磁功能材料,广泛应用在各种电机、变压器的铁芯中。但其生产工艺复杂,各道工序精度控制严格、工艺窗口极窄,生产难度大且成材率低,其核心技术在全世界范围保密。

徐厚军发扬“不服”精神,通过成百上千次试验,不断突破轧制瓶颈,主动攻关“提升电工钢尺寸精度”项目,使高端电工钢的横向厚差由7.4μm提高到5μm,领先于同类制造企业,部分产品达到3μm以内控制水平,首钢电工钢尺寸精度迈进世界先进行列。参与完成取向电工钢板形控制研究,发明的板形控制策略反复试验及应用,使高磁感取向电工钢板形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0到1,再向高端迈进

电工钢含有多种合金元素,其中的硅导致带钢脆性急剧升高,压下减薄至0.3mm带钢塑性几乎消失,轧薄至0.15mm更不可逾越。

徐厚军创新思路,不断致力于高端电工钢产品轧制技术及操作技能提升,通过技术革新,连续创造出二十辊轧机多个“第一”:第一卷0.15mm超薄取向电工钢,第一卷高强度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第一卷低噪声取向电工钢……完美解决轧制跑偏、轧后可视浪形缺陷等问题,突破同类型轧机的设计极限,实现了高脆性、高断带率、低效率产品批量稳定高效轧制。

徐厚军及团队生产的电工钢产品出口到29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应用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工程,以及淮南—上海特高压、张北—雄安特高压、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国家安全、国家战略、国计民生等诸多领域贡献了首钢产品和首钢智慧,助力电工钢绿色低碳发展。

不断攀登钢铁技术高峰

徐厚军的工作岗位是轧机主操,用通俗的话解释,就像是“擀面”一样,通过操纵设备,把钢块擀压成薄薄的薄片。这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却大有门道。

二十辊轧机轧制的产品,极限厚度是0.17mm,这是业内共识。对于徐厚军来讲,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他轧制出0.15mm的产品。“取向电工钢里面加的合金元素较多,尤其是硅,这就导致带钢变得非常脆,从2mm压至0.3mm,带钢塑性已经微乎其微,更不用提从0.3mm压至0.15mm。”

“以前国内企业只能生产一些中低端硅钢,高端产品都是依赖进口。现在咱们国内生产的硅钢已经可以满足99%以上的需求,而且还出口海外。”徐厚军自豪地说。

打造青年创新团队

徐厚军主动推广轧制技术,总结编写出适应高硅产品轧制的操作法应用于生产和培训,大幅缩短新职工培养的周期。组建的8020青年创新工作站是北京共青团首批授牌的创新工作站之一,集合一批年轻技术骨干,致力于研究行业前沿性、关键、独有技术。

“希望把掌握的技术都教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一起解决问题,大家一起成长。”目前工作站已形成12项攻关成果,并培养了20名轧机主操,5名成员晋升首席技师,6人晋升高级技师,9人晋升技师,12人晋升轧制工程师,成为岗位的技术能手和技术骨干。

立足未来,徐厚军干劲满满:“新生产线上马了,一些指标还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状态,围绕产线我们还要继续开展工作。”徐厚军将持续不断地聚焦创新,将行业前沿技术应用在生产线上,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钢铁绿色、低碳、智能的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为打造世界顶级电工钢产品,建设世界电工钢示范工厂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网站地图